走进乡村看振兴|清镇农商银行:金融“活水”润泽希望果林-凯发旗舰平台
立夏时节,万物繁茂。远眺清镇市卫城镇莲花寺村猫坡组,近400亩的果林郁郁葱葱,走近一看,黄金李、黄桃等果子开始探出枝头,成为绿叶丛中的别致点缀,在阳光的照耀下,散发着阵阵的清香。
图为:果园现场
“今年天气不是很好,挂果量少了点,但品质很好,马上就开始套果袋了。去年销售收入40万元,今年应该也不会差。”果林的主人王炳银满脸笑容地说道。
从曾经的一片荒山到如今的果林绿意,王炳银的种植路走得并不顺畅。
2014年,王炳银结束在贵阳市花溪区的鲜花销售生意,带着近50万元的积蓄回到家乡开始发展果树种植。果树品种怎么选?果林管理怎么做?这让一窍不通的王炳银还没开始就犯了难。
学技术、搞调研、做评估,王炳银从零学起,最后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,选择了黄金李、晚秋梨和黄桃作为种植品种。
流转土地、购苗、挖坑、种树、管护……一切工作热火朝天地开展着,然而现实总是不遂人意。才第二年,50万元的积蓄就用完了,规模没形成,效益没产生,预想没实现,资金就短缺了,这让王炳银始料不及。
“我一度想放弃,但想到投了很多钱,吃了很多苦,又不甘心。”王炳银感慨道。
转机发生在清镇农商银行卫城支行信贷员的一次常规走访。在了解到王炳银正为资金发愁时,卫城支行迅速为其办理了信用贷款。从最初的5万元到20万元,清镇农商银行的金融“活水”一直浇灌着王炳银的希望果林。
2018年,果园迎来第一次采摘,先期种下的200亩果树硕果满满,当年就卖了7万多元。尝到丰收的甜头后,王炳银有了更大的“野心”——扩大种植规模。
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,人力成本、种植成本等不断增加,资金难题又再次出现。屋漏偏逢连夜雨,2021年5月,一场突入其来的冰雹将刚挂果的果树打得稀巴烂,当年果树颗粒无收,直接经济损失40万元,连请农户干活的工钱也结不出来。
走投无路之际,王炳银想到创业之初清镇农商银行给与的金融支持,于是,2022年初,王炳银走进清镇农商银行卫城支行信贷办公室,“我遇到了资金困难,你们还能再贷点款给我吗?”王炳银向信贷员说明来由。
图为:走访果园现场
在综合了解王炳银的实际情况后,卫城支行向王炳银发放了50万元的贷款,并申请了低利率的支农再贷款,让王炳银重燃了种植希望。
当年,果园迎来大丰收,实现销售收入40万元,净利润18万元。“我家的果子价格比较坚挺,需求也很旺盛。有这么好的发展,多亏了清镇农商银行的支持。”王炳银说道。
清镇农商银行始终坚持“立足三农,服务三农”的宗旨,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,把“金融为民”的责任扛在肩上,为助力乡村振兴、农民致富贡献着金融力量。